软件为什么被控标
1、控标是手段,中标是目的,为达目的有时需要不择手段。方法一:软件指标通用的情况下,在标案中增加硬件项目,变成集成类项目。在业主许可的情况下,适当增加硬件(常见的比如增加服务器、路由器、防火墙),且硬件参数自己有优势,达成软硬件同时控标,增加对手的难度。
2、常见控标手段 限定参数:在文件中设置特定参数,限制其他供应商投标,仅少数产品符合。 厂家授权:要求提供书面授权,内定供应商控制,其他供应商无法投标。 资质限制:不合理要求,限制其他供应商,如软件证书、地区业绩。 软件接入:要求设备接入特定系统,由指定供应商控制。
3、“控标”问题源于采购需求的制定,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关系,导致采购方案被操控。采购实施方案的制定往往依赖于供应商,使得采购过程出现偏倚,限制了其他供应商的参与。
4、控标文件和控标技巧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控标文件(ControlFile)是一种配置文件,它详细记录了程序运行时所需的参数设置、功能开关、权限控制以及数据配置等信息。这种文件通常以文本形式保存,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对其进行修改,进而调整程序的行为。
5、控标主要指的是控制报价,设定拦标价和设定标底,然后在评标原则中据此确定的中标的分值和标准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招标人对于投标人的限制要求越发苛刻“奇怪”,有些看似跟项目无关的条件也会受到限定,这使得大家在政采招投标活动中对采购文件有些无从下手,以下罗列十大控标手段,以供大家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