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知道被誉为“书家鼻祖”的碑刻有哪些?
1、爨宝子碑素以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闻名中外,长期吸引着海内外的文人墨客、书法艺术家和汉文字学家及历史学家们而被誉称为“真书之鼻祖”和“瑰宝 ”,是著名的碑刻文物。
2、爨龙颜碑,立于南朝刘宋二年,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,成为书家推崇的经典之作。范寿铭在《爨龙颜碑跋》中指出,魏晋以后,此碑为书家之鼻祖。康有为对此碑评价极高,将其列为“古今中外楷书第一”。
3、有人将它与嵩高灵庙碑相比,认为“淳朴之气则灵庙为胜,隽逸之姿则爨碑为长”,“魏晋以还,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。”(范寿铭:《爨龙颜碑跋》)康有为说此碑“与灵庙碑同体,浑金璞玉,皆师元常(锺繇)实承中朗之正统。
4、书家对它多有推崇。范寿铭:《爨龙颜碑跋》说:“魏晋以还,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。”康有为对此碑推崇备至,说此碑“与灵庙碑同体,浑金璞玉,皆师元常(锺繇)实承中朗之正统。”他在《碑品》中将爨龙颜列为“神品第一”,赞其“下画如昆刀刻玉,但见浑美;布势如精工画人,各有意弃,当为隶楷极。
5、《爨龙颜碑》同《爨宝子碑》合称“二爨”。笔画沉毅雄拔,结体茂密、跌宕恣肆,变化极为丰富。风格含韵于朴,寓巧于拙,在众多碑刻中不失独特面貌。也有人将它与《嵩高灵庙碑》相比,认为“魏晋以还,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”。
爨文化《爨宝子碑》
《爨宝子碑》是爨文化中的一块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碑刻,以下是关于它的主要信息:历史背景:碑文中落款的“大亨四年”实为误记,应为东晋时期的“义熙元年”。反映了爨氏生活在偏远的云南曲靖,对中央王朝的改元信息并不知晓,从而保留了这一废弃年号,体现了他们闭塞自守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独立性。
《爨宝子碑》的艺术价值 袁嘉谷先生对《爨宝子碑》的书法艺术给予了极高评价,称赞其字体圆润、书体艺术独特,既有隶楷的刚健,又有篆书的古意,堪称碑刻艺术珍品。《爨宝子碑》的书体艺术在近现代同样受到高度赞誉,如李根源的“刚健如铁,姿媚如神女”和周钟岳的“南碑瑰宝”之称。
在众多历史遗珍中,爨宝子碑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。全名为“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”的它,自1778年出土于曲靖县城南70里的杨旗田,历经岁月的洗礼,最终于1852年移置曲靖城内,至今仍存于曲靖一中爨园内爨碑亭。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,使之成为了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。
《爨宝子碑》蕴积1500多年的“历史文化艺术营养”,滋养了中外许多代书法艺术家和汉文字学家及“爨学”研究者,令人感叹不已。
爨文化相关遗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:爨宝子碑:位置:现存于曲靖一中。历史背景:立于东晋大亨四年。价值:因其书法艺术的过渡性特点,被认为是研究隶书向楷书转变的重要见证,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。爨龙颜碑:位置:现存于陆良贞元堡小学旁。历史背景: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。
从未关注过家乡和家乡的文化,自从接触书法,爱上家乡的两块东晋名碑:爨宝子碑,爨龙颜碑两碑之后,才知家乡滇东南地区竟然有如此神秘的爨文化。说爨文化神秘,很多家乡人都只停留在对两碑的初略认识,具体说什么是爨文化,大都说不清,就连资深的爨文化研究者也只是支言片语。
爨爨龙颜碑
《爨龙颜碑》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(公元458年),距今已有1541年历史,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。此碑相较于其他碑刻较大,高88米,宽46米,字数亦多,除碑阴题名外,碑阳即存文900余字,因此称为“大爨”。《爨龙颜碑》不仅在规模和字数上超越其他碑刻,其历史意义和价值也不可小觑。
《爨龙颜碑》的来历如下:发现时间与地点:清道光六年,金石学家阮元在出任云贵总督期间,于云南陆良贞元堡发现了《爨龙颜碑》。命名与保护:阮元发现此碑后,命知州张浩建亭保护,并亲自题跋,这块碑因此得名《爨龙颜碑》。
《爨龙颜碑》与《爨宝子碑》同为云南“南碑瑰宝”。《爨龙颜碑》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,比《爨宝子碑》晚五十三年,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作品。
爨文化和《爨龙颜碑》的相关信息如下:爨文化:定义:爨文化是指在中国云南曲靖陆良地区,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,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。背景:爨氏王朝在汉末至唐初统治了中国西南边陲的南中地区,其版图涵盖了现今云南全省、四川南部、贵州东部及越南北部的部分区域。
此碑与《爨龙颜碑》与《爨宝子碑》并称为“爨”,前者因字多碑大称“大爨”,此碑则被称为“小爨”。1961年3月,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拨款重新修理工建碑亭,加固碑座。碑文记述爨宝子生平,系爨部族首领,世袭建宁郡太守。爨氏作为南中大姓、豪族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《爨龙颜碑》的时期为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。以下是关于《爨龙颜碑》时期的相关要点:始建时间:该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,即公元458年,距今已有1541年历史。历史价值:作为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,它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,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。
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的区别
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的区别如下:《爨龙颜碑》比《爨宝子碑》更自然一些,字势更有了些变化。《爨宝子碑》结体为楷势,笔画含隶意,《爨龙颜碑》结体内紧外松,笔画峻厚多变。《爨宝子碑》与《爨龙颜碑》合称”爨碑“,也称”二爨“,是南碑瑰宝。不仅具有重要的史价值,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。
《爨宝子碑》与《爨龙颜碑》合称为“二爨”。备受康有为推崇,被誉为“隶楷极则”,康有为的楷书风格多受“二爨”影响。历史背景:两碑均源于云南“南中”地区的爨姓家族,是当地汉族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。
爨龙颜碑艺术价值高,它词采富丽,文笔凝炼,富于感情,反映出南中知识分子爨道庆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。就书法而言,笔力雄强,结体茂密,继承汉碑法度,有隶书遗意,运笔方中带圆,笔画沉毅雄拔,兴酣趣足,意态奇逸。
《爨龙颜碑》与《爨宝子碑》并称为云南“南碑瑰宝”,是两块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石碑。《爨龙颜碑》在南朝宋大明二年建立,比《爨宝子碑》晚了五十三年,两碑同为南朝时期作品。《爨龙颜碑》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,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,被称为“爨体”。
爨宝子碑属于隶书吗
1、《爨宝子碑》的书体融合了隶书的特色,属于一种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的书体。该碑全称为《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》,刻于东晋太亨四年,即公元405年。碑石在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于云南曲靖南的扬旗田出土,后移至武侯祠,目前保存在曲靖市第一中学的“爨碑亭”内,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2、《爨宝子碑》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。《爨宝子碑》全称《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》,此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,即义熙元年(公元405年)。清乾隆四十三年(公元1778年)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,后移至武侯祠,现存曲靖市第一中学“爨碑亭”内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3、艺术价值:爨宝子碑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,处于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渡阶段,对于汉字演变和书法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,被视为书法史上的瑰宝之一。与《爨龙颜碑》并称为“爨”书法体系,因其规模较小,被尊为“小爨”。
4、《爨宝子碑》以其独特的书风在书法界独树一帜,其字形风格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,使得学者们对其归属有所争议。有人倾向于将其归类为楷书,而有人则倾向于隶书。我个人倾向于将其视为楷书的变体。
5、此碑书法在隶楷之间,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。碑文共计13行,每行30字;碑尾有题名13行,每行4字,额15字,均正书。此碑与《爨龙颜碑》与《爨宝子碑》并称为“爨”,前者因字多碑大称“大爨”,此碑则被称为“小爨”。
6、《晋爨宝子碑》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在云南曲靖出土,现今位于云南曲靖县第一中学。此碑拓片为淡墨精拓本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。《晋爨宝子碑》全称《振成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》,碑文采用隶书与正书相结合的书写风格,共有十三行,每行三十字。碑文下部为立碑人姓名,共计十三行,每行四字。